查看原文
其他

外出|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

希文 糯米的世界
2024-08-23
走出教室,进入包括一切的外部世界,显然是打开了一扇巨大的教学之⻔。

当孩子走出去,是世界把自己提供给了孩子。让我们带孩子出去给他看真实的东⻄,而不是做一些东⻄去表示某些概念,然后把它们关进柜子里。
玛利亚·蒙台梭利,《从童年到青少年》第17和18页

一粒粟的这个学期因为我和姗姗的AMI6-12培训计划的临时调整而不得不提早一个月放假。感谢伙伴们的支持,大朋友小朋友都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信息,大家一起想办法去调整和适应。我很感恩。

计划确实总是赶不上变化。原本想让孩子们有2个月时间充分准备期末庆祝学习成果的集体活动,现在突然显得很仓促。围绕“一起做一件事,享受学习成果”,外出成了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案。

去哪里?为什么去?孩子们私下叽叽喳喳,写了两张初步方案:

  • 千岛湖生态村:因为之前去过,是一个实践朴门永续和自然农法的地方,同时之前用自然建筑的方式做过一个狗窝,大家想去看看还在不在;

  • 上海野生动物园:因为很喜欢动物,也因为学期初做了动物的研究,想要近距离观察动物。

可是我们的时间有限,在需要去很多天和一天可来回之间,大家决定去上海野生动物园。

可怎么去呢?交通工具、路线、门票、游园路线?孩子们觉得要解决7个谜团,此行才能顺利:

  • 出行安全
  • 看动物须知
  • 出行工具
  • 门票,是否需要提前预约
  • 游园路线(包括每个人最想看的动物、大巴路线、厕所、午饭、补水、急救站等)
  • 时间
  • 天气

大家准备分两次完成这7个方面的研究。
第一次,大家分三组集中搜集信息,即门票、时间、天气和出行工具。这些信息帮助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- 如何抵达动物园。等到确保可以抵达并进入动物园,再解决进动物园做什么。好思路!

(图:10岁的孩子带着6岁孩子的研究地铁出行路线

开完会的第二天,这些信息已经汇总好了。比如「时间」和「天气」,他们选择了2个日子,其中一日做备选,负责查天气的是3个7岁左右的孩子。在合作议事上,他们拿出小小的纸条,朗读查阅到的天气。一个孩子说:“24日多云转阴、25日小雨”。一个孩子说:“24日晴,25日阵雨”。第三个孩子说:“24日阴,25日阴”。最终孩子们做了决定要在24号出行,因为虽然三个人查出来的天气是不一样的,但不一样的数据都显示24日的天气比25日要好,所以选择24日出行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。

(图:6岁半的孩子在10岁孩子的支持下记录

第二次分组的工作比较复杂,他们自己分组后发现每一组都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孩子。这让成人也安心许多。大孩子带着小孩子,分别开始了三项他们认为是第二个阶段的工作,即研究:

  • 出行安全

  • 看动物须知

  • 游园路线

研究成果分了两次汇报,因为每一次的汇报,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,不同的声音要被听到,搜集然后进行反馈,有时候是即时的口头反馈,有时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回答。光汇报就折腾了两天,离我们原计划出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。一小部分孩子们决定带工作回家,周末继续研究。

(图:前期准备的部分讨论成果)

这个过程很像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,最小可行产品)的概念。成熟的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应该结合真实反馈,不断地优化最后才成型的。这个方式可以让我们花最少的时间、最低的成本完成一个“方案-实施-优化”循环。而每一次的循环就能完成一次产品方案的迭代,每一次迭代之后的产品就会更加切合实际情况。

在一开始,对初次密集接触这种方式的孩子们来说,迭代的体感并不好。它很像“我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和呈现,然后遭到了很多质疑和改进的要求”。这种体感不止出现在这一次的外出,还有之前孩子们做鸡舍等其他项目上。当反馈带着优化的需求和时间节点的压力,孩子们呈现出不同的样子。很值得观察和分析,很有意思。

(图:出行卷轴的一部分

完成了整体出行的框架设计,孩子们要往里面继续填内容,即,去了做什么?需要花多少钱能把这些事做了?大家讨论第三阶段需要做的研究:

  • 观察动物,搜集资料或记录/有趣的事情,用于汇总研究成果;

  • 搜集其他自然物,用于后续研究;

  • 记录真实发生的流程;

  • 搜集园所信息,用于后续外出的基础资料;

  • 财务:知道需要多少钱,以及怎么花。

因为头两点每一个人都要做,而后面三点需要大家合力才能做好,所以大家决定用之前第二次的分组继续完成第三次的研究。

这一次的研究并不像之前那么顺利,因为要做财务,需要核对门票价格,想要省钱,就需要研究优惠的方式。孩子们需要打电话去动物园询问更多信息。如何打电话?如何在沟通过程中获得需要的信息?电话沟通的优雅和礼仪是什么?获得信息后,大家发现和之前研究的价格有出入,意味着要重新做计算。大立架、邮票游戏和纸上竖式计算通通上场。

(图:打电话给动物园询问信息)

因为是否乘坐投喂车和参与动物园投喂活动会有额外的费用,孩子们发起了一次讨论,成人一起参加。大家纷纷发表了为什么想要投喂,成人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想法。我们讨论了为什么要喂动物?游客持续投喂后对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影响?包括我自己也坦诚地告诉大家,其实我内心并不那么支持去动物园,更何况还要进行投喂,但作为成员之一,我理解大家的想法,我支持最终的决定,也愿意一起承担。最后,孩子们决定,保留做投喂观光车,但取消普通的动物投喂互动。

孩子们还讨论了吃饭,考虑到园所的食物比较贵、不一定健康、也不一定有大家想要吃的食物,所有人决定自带午餐。

所有的过程都被记录在了卷轴上,上面有我们的出行路线、出行安全须知、和动物互动的须知、财务预算表等。

志愿者家长帮我们换好了现金,财务组准备了钱袋子收纳。一个6岁的孩子主动提议帮助携带大家制作的卷轴。临行前我们再次核对了出行的细节,确保每个孩子都有紧急联络人的卡片。

(图:神奇的斑马)

孩子们在动物园奔走,虽然他们有点着急在自己的地图上打卡,但每一次驻足,他们看到动物时都会自然流露出对动物的爱和欣喜。他们看到饲养员驯化动物做人类喜欢的动作时,会表达质疑。这些观察竟然也让我抵触去动物园的情绪有了一些些改善。

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我是这样理解的:动物园收集、展示野生动物,通过行为管理保障动物福利, 使游客感受到野生动物是神奇、可爱的;通过保护教育,使游客感受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与其野外生活环境的关联,并意识到它们的生活环境其实和人类的生活环境是同一环境,而人类的决策和行为会影响环境,并直接或问接地影响到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。

好的动物园会让游客在参观后获得的不仅是愉悦和知识,还有责任感和使命感,并最终将所有的收获和感悟体现于日常行为的改善;这种行为的改变会减少对环境的压力,从而让人类和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都能更长久地存活在地球上。

所以,为了自己,为了自己的孩子,每个人都有责任把动物园变得更好。
张恩权

(图:非洲象的大耳朵)

随行的成人都表示,在动物园的一天过得很愉悦。因为相比以往带孩子出行,负责所有的安排,还得催着孩子。这一次的动物园之行,成人只要负责安全就好。我们一路聊聊天、做观察和记录,一天很快就过去了。孩子们忙碌地按自己的地图打卡,时不时还要回头催我们跟上大部队。那个画面回想起来,莫名欣慰。

(图:全程背着出行卷轴的6岁孩子

蒙小外出的特征,是由孩子的兴趣发起、策划。外出让孩子有机会和校外环境的人接触,锻炼优雅与礼仪;帮助孩子练习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;练习自由、责任和感激之情,孩子在回来后要写感谢信。

动物园回来并不是外出的结束,回来之后还要复盘,清点物资、结算。我们花了2天进行复盘。每一次会议长达1.5小时,每一个孩子都耐心地坐着,勇敢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那份真诚和渴望表达的心意,感人至深。

(图:孩子分享,成人记录

外出可以帮助儿童在环境中履行责任。“在第二阶段,孩子的社会经验的获得需要把界限设置的更广阔,把人留在原来的环境中,是不能发展的”(第3页)。同时,外出是直接来自于环境中的工作,“教学变成了有生命的东⻄ 我们不用去描绘它,它被赋予了生命 ”。(第19页)。
玛利亚·蒙台梭利,《从童年到青少年》

临时变化的培训计划虽然不尽如人意,努力尝试配合计划而发生的教学计划的改变刺激了一次外出,而这个外出给了我们所有一粒粟的成人一个全新的感知,又带来了很多教学的灵感和优化、改进。

遇到Joyce的这一年,她在哈哈屋总和我提起生命之流。这一次的外出的前前后后,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把顺流而下,顺势而为,酸爽,满足。

期待下一次外出。

​​​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糯米的世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